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主动满足社会进步需要为目的,全方位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获得显著效果。
推进招生改革,把好研究生进口关。一是以提升生源水平为核心,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新模式。推行出色生源直通车规范,试点博士生录取申请-审核制;推行本硕博连读英才计划。二是以需要和能力为导向,实行招生指标分配动态管理。将指标向承担重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培养水平高的学科导师倾斜;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比率;推行博导聘任制改革,将博导遴选改为招生资格认定,按需设岗、淡化职级,动态审察。三是以强化复试环节为重点,确保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优化复试策略,复试任一环节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提升复试比率,增大复试网站权重,加强调剂力度,扩大基层培养单位招生自主权。
深化机制改革,夯实研究生培养关。一是推进教学改革。外语课实行模块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研究生学习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基础课程,实行相近学科专业课互选,增加知名教授教学覆盖面。二是实行分类培养。拟定多样化交叉学科培养策略;推进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搭建学术研究型革新平台应用研究型革新平台等载体,探索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并存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渠道。三是增强实践能力。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2-2-3-3培养模式,面向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实行浸入式培养模式。四是完善奖助体系。推行浮动奖学金制;扩大奖、助学金的覆盖面,使70%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00%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都能获得奖学金,100 %的全日制研究生都能获得助学金。五是强化导师职责。推行研究生培养问责制和导师承诺制,明确导师对学生学术品行培养所应承担的责任;实行复合导师制,聘任重点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担任研究生的校外导师。六是推进国际化。颁布英文版研究生培养策略,在部分专业试点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推广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扩大留学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与海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实行联合培养。
革新评价改革,强化研究生水平关。一是打造培养目的监控体系。改变课程教学, 达成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协同进步;看重基础课程学习和学科群建设,实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二是强化培养过程监控。严格中期考核与分流规范;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规范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规范。三是完善水平监督保证体系。严格论文开题及评阅规范,加大匿名评审;实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测试规范;健全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规范。四是打造水平监督反馈机制。打造毕业研究生的水平跟踪和反馈机制,准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学校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加大对研究生培养水平的评估研究,按期发布水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