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真题 > 正文

202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及分析

点击数:4918 发布时间:2025-06-28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202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及分析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1、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在答卷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不同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进步的看法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答案】.D

【分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办法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的理解。(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进步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概 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看法的确立是达成哲学上伟大变革的重点。马克思指出:“以前的所有唯 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不过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进步了能动的方面,但只不过抽象地进步了,由于唯心主 义当然是不了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哲学家们只不过用不一样的方法讲解世界,问题在 于改造世界。”实践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包含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不同,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3) D选项是符合考试试题需要的正确看法。A选项是人本主义的看法,B选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 证法的一同看法,C选项是所有唯物主义的一同看法。故无论使用正选法还是排谬法,正确选 项只能是D。

2. 近期,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借助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 做高速运动,发现这类原子自己的时间确实比外面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 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备

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答案】C

【分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辩 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觉得,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和时空是不可分的,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2)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包含爱因斯坦相对论 和非欧几何证明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两者互为函数。当粒子在光速运动的条件下, 就会出现“钟慢”、“尺缩”的现象。题干所说的是“钟慢”实验,说明的是时间的相对性。(3)四个选项都是时间的属性或特征,但只有C选项是符合本题需要的正确选项。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的失望,便问他:“你 讲的那些内容大家也差不多了解,可为何大家之间的差距会那样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 说:“那是由于你们只是了解,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大家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 理论认识,由于实践具备

A. 常见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D

【分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论) 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看法的理解和应用。(2)本题通过一个成功企业家“做到”比“了解”更要紧的看法来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什么原因在于实践具备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和优点。(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质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 要。”列宁进一步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由于它不但有常见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 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只有选项D是符合考试试题需要的正确看法。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 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己的。”这一说法表明

A. 文化具备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架构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答案】.A

【分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关于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2)本题通过一段引语来讲明由人创造的具备软实力的精神文化 或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人自己的反用途。(3)在四个选项中体现“化”自己功能的只能是A选 项,B选项是错误看法,由于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处置人与人的所有社会关系中构成的。 C、D是不符合考试试题需要的不准确看法。

5.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剖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 生产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点这一要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试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 值增殖过程是超越肯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肯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 力价值的时间。如此,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为资本家生 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D。

6. 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 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

A. 5%、9000万元 B. 5%、6000万元

C. 6%、9000万元 D. 6%、6000万元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土地价格这一要点的内容。属 于基本定义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试知识点。土地价格这一要点是近年来国内经济进步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门问题。土地不是劳动商品,没价值。因此,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地租量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地租量/银行存款利息率。本题作为计算题,其计算过程分两步,一是依据所给材料计算利息率,即:利息率=地租/土地价格=200万/4000万=5%;二是 依据所给材料计算地租增加未来的土地价格,即:土地价格=300万/5%=6000万元,因此,正确答案是B。

7.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打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 基本目的是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 达成充分就业 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6章打造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 性这一要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试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但却是近年来国内经济进步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门问题。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 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尤其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大家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规范。 这表明,社会保障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大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 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答案是A。

8.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内容的理解。
1905年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打造民国,平均地权”初次概括为三 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即是民族主义;“恢复中华,打造民 国”,即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为民生主义。后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 讲解三民主义,使旧三民主义进步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包涵“平均地权”、“节制资 本”两方面的内容。故选C。本题与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大以改变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有肯定的间接联系。

9. 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 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

A. 党指挥枪B. 官兵平等C. 拥政爱民D. 所有行动听指挥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5章关于武装斗争中的人民军队建设问题。毛泽东 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包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指 挥枪的原则及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等,其中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 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对比,毛泽东多次强调,大家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 党。“三湾改编”时把党支部确立在连上,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后来毛泽东在1929 年古田会议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第三强调了这个原则。故选A。本题与2025年《形势与政策》中关于人民军队建军80周年问题有关。

10. 国内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法是

A. 赎买B. 统购统销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4章关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经验问题。
1953年-1956 年,国内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与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类似的渠道与方法,包含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及合作化 的渠道等,故选D。假如考生对此题目的答案没把握,采取排除法也可,ABC项均是对民族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内容,自当排除。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研考网(https://www.sjqme.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研考网(https://www.sjqme.com/) 版权所有